什么是禅茶?116
发表时间:2021-07-04 08:44 禅茶指的是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 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茶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的无可代替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的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同之处。 茶味与禅味天生便是同一种兴味。茶冲淡清苦的滋味与佛性之苦相统一,品茗时的先苦后甘、啜苦咽甘的特点,有助于佛家在修习佛法时,参破“苦谛”,妙悟人生。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抑制性欲)”坐禅时必须息心静虑,节制饮食,头正背直,不委不倚,通夜不眠。茶能够帮助坐禅者提神益思,抑制欲望;另外,饮茶环境讲究“静”,静才能涤除玄鉴、澄怀味象,佛教也主静,静坐静虑才能参悟佛理。 禅茶历史渊源西汉公元前52年,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因此被敬为茶祖。公元前4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吴理真在蒙顶山脱发修行,亦佛亦茶,首创“佛茶一家”,被尊称为甘露禅师。唐代人封演在《封氏见闻录》中记录北宗禅习茶的情景“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唐人陆羽被世人尊称为茶圣,寺院出身,三岁时就被禅师收养,从小练得一手采制、煮茶的高超技艺。他撰写的《茶经》记述了茶的历史、种植、加工以及茶具、品茶习俗等。 唐代南禅宗系统禅僧也注重饮茶。唐末五代,河北赵州禅师以“吃茶去”的机锋接引弟子。据《景德传灯录》卷十记载,赵州问新到僧:“曾到此间么?”僧答:“曾到”。赵州曰:“吃茶去。”又问僧,僧答:“不曾到”。赵州曰:“吃茶去”。这就是禅宗历史上著名的“赵州吃茶去”公案。 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在湖南夹山著就禅宗第一书《碧岩录》并悟出禅茶一味之道。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将其馈赠参学的日本弟子荣西。至今圆悟手书原迹仍被收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日本茶道因此也有“茶禅一味”的说法。 唐宋禅寺中专门设有“茶寮”,以供僧人吃茶;在诸寮舍司煎点茶的设有专门的职位,称为“茶头”。丛林规则要求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茶;新住持晋山,也有点茶、点汤仪式;甚至还有专门以茶汤开筵的,美名其曰“茶汤会”。 日本禅寺的庭院也有“茶亭”、“茶寮 ”茶亭建筑雅致,环境清幽,是我国禅寺“茶堂”“茶寮”在日本的发展。可以说中国品茶之风始于寺院,盛行于寺院,唐宋之后,品茶之风更盛。然后普及到文人、士大夫、皇宫贵族,直至广泛的社会大众。 |